(一)技術水平落后和缺乏核心競爭力
盡管我國具備了一定的制造能力,但產品依然存在結構性差距,如技術、材料、裝備和工藝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缺乏自主創新技術引領下的新概念,難以制造出符合醫學技術趨勢的高附加值新產品,部分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尚未完全攻克,有的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有的產業結構過于分散。同時,高端制造裝備和產品質量檢測儀器依賴進口,缺乏在先進醫療器械市場的話語權。
期待新生代的企業家具有國際視野,一是要增強專利保護意識,二是要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均一性,三是要更加注重實效的學術推廣,四是要尋求知識結構相似、具有同質性的合作伙伴,同時發現更多的潛在的異質性合作伙伴形成異質性創新。
(二)國外市場的售后服務瓶頸
醫療器械企業要真正實現國際化,除了產品符合國際標準、質量均一穩定、技術過硬外,還要具有完善的技術培訓和售后服務體系。在這方面,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受發展時間較短、國際營銷經驗欠缺、品牌知名度不高、危機公關能力不強、企業綜合實力有限等因素制約,且企業多以單打獨斗形式在境外市場打拼,無法建立完善的營銷渠道和龐大的售后維修維護網點,因而產品的信譽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自主品牌意識缺乏
目前國內有1.6萬多家制造型企業,是歐美日企業的總和。早期制造商以貼牌為主,品牌意識缺乏。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品牌差距非常明顯,中國制造的品牌影響力明顯不足。品牌的成長需要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知名品牌需要一個漫長的、不斷投入的歷史過程,無法用急功近利的方式來跨越,中國企業的品牌國際化歷程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甚至需付出百倍努力和費用。
長期以來,眾多國內企業在同一種或者同一類型的產品研發上重復消耗資金、在市場上以拼價格為主,惡性競爭使得產業內耗極大,我國本土品牌的國際化形象難以建立。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代接棒老一輩創業家,要摒棄以價格為手段的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在結構調整和市場結構多元化方面做好文章,立足全球價值鏈開展專業化的競爭。
人力資源方面國際化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短缺,管理水平偏低;二是有行業經驗的國際化營銷人才量少;三是并購境外企業與母公司文化融合的問題及產品質量體系整合的問題;四是缺少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