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模糊其詞,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終于清楚地意識到:他自己也不知道。”Tang很快明白,大多數醫師其實并不知道患者什么時候能康復、恢復正常生活,而這對于患者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Tang依然會以醫師的角度看待患者, 但他同時也是IBM的Watson Health的首席衛生改革官。Watson Health是Watson旗下的一個商業集團,專門研發衛生保健應用,也就是IBM非常看重的機器學習系統。Tang指出,Watson可以傳達醫師都不知道的信息。例如它可以告訴醫生患者要多久能康復,幫助醫生分信息圖像和組織樣本,決定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
正是這些技術的無限可能使得衛生保健成為了機器學習技術的最炙手可熱的應用領域。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調查,從2013年至今,起碼有106家創業公司進軍了該領域,且生存至今。但這些創業公司沒有任何一家具有Watson級別的知名度。這要歸功于它在2011年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的勝利和之后IBM之后的營銷夠給力。但最近,有關Watson的新聞報道主要都是負面的。之前高調宣傳的與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合作也于今年告終了。隨著IBM的收入縮水、股價下降,分析師紛紛質疑Watson是否能夠實現先前宣傳的價值。
“Watson就是個笑話。”風投公司Social Capital的創始人之一,注明技術投資人Chamath Palihapitiya今年五月在CNBC上說道。然而,這一系列的批評指責似乎無一是以Watson的科技缺陷為根據的,大部分針對的都是IBM對Watson的實現目標所需的時間預計太過樂觀。事實上,目前看來, AI在衛生保健領域的應用今后還將會由Watson Health領導。如果Watson目前看來進行的真的不順利,那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還需要“培訓”某個種類的數據。而且整個行業碰到這個問題的不僅僅是Watson一家,事實上這是該領域所有公司共同面臨的難題。
AI是否會在未來五年中改革醫學領域?
雖然數據缺失可能會放慢Watson的步伐,但IBM的競爭對手們收到的負面影響肯定還要大。這是因為想要獲取數據,最關鍵的就是大型健康保健組織之間要聯手合作;但這些大公司通常在科技方面都非常保守。
有一點,IBM比一眾創業公司、甚至Apple和Google重量級競爭對手做的都要好,那就是獲取大型組織的高管和IT負責人的新人。相比起來,MD安德森項目的問題都不重要,因為IBM掌握了關鍵優勢。IBM成功
把Watson安置在了大量的醫療中心、醫療保健管理團隊和生命科技公司中,他們都可以為Watson提供至關重要的數據,幫助Watson在醫學領域打造AI的未來。
不現實的時間線與MD安德森的決裂就是IBM被自己對Watson的炒作噎死的故事。IBM和MD安德森癌癥的合作關系始于2012年。Watson的目標是要讀取任何一位患者的癥狀、基因序列和病理報告,結合醫師的備注和相關論文,幫助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但IBM和MD安德森雙方對這種科技都期望過高。
IBM早在2013年就宣布:“計算的新時代已經來臨”,給《福布斯》留下了Watson“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幾個月后就能用于真人患者的錯誤印象。2015年,《華盛頓郵報》引用了IBM Waston的話:“Waston正在打造介于機器和人類之間的集體智慧模型。”《華盛頓郵報》還說電腦系統正在“跟隨醫生訓練醫生做不到的事情。”
“醫療保健領域的科技是非常落后的。”克利夫蘭診所的醫學信息學專家Manish Kohli如是說道。
今年2月,經營MD安德森項目的德州大學宣布該項目已終止。4年來該項目沒能生產出一套可以投入實用的工具。MD安德森拒絕針對Watson一事給出評論,但似乎該問題主要是由于項目運營和籌資等環節出現
了內部矛盾。不過IBM和Watson之間其實也有矛盾,而且比眾人所描述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