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氬氣刀在呼吸科應用發展歷史
氬氣刀實際上是氬等離子體凝固術(argon plasma coagulator,APC)的一種俗稱,最初應用于消化內鏡,1996年開始應用于呼吸領域。
2、氬氣刀基本原理
氬氣是一種性能穩定、無毒無味、對人體無害的惰性氣體,在高頻電壓下被電離成具有較好導電性且可連續傳遞電流的氬氣離子,氬氣離子具有電凝深度均勻、能自動搜索病灶組織等特性。它類似CO2激光,采用非接觸式工作模式,對病變區域表面凝固。主要是當輸出電極輸出電流時,自電極根部噴出的氬氣在電極和創面之間會形成氬氣流柱,高頻電壓下,產生大量氬氣離子,氬氣離子則將電極輸出的電流以電弧的方式持續傳遞到出血創面,達到止血、消融等治療目的。
3、特點及應用優點
該治療技術的最大優點在于凝固深度的自限性,對組織穿透深度一般≤3 mm,不易穿孔。氬氣刀作為非接觸性的治療方式,氬氣電弧均勻致密,在探頭周邊角落區域產生治療效應,故可快速在較大
區域內獲得均勻一致的表淺止血,操作相對安全。同時也正因為其對組織的碳化程度相對較輕,組織穿透較淺,故組織消融速度較慢,難以快速緩解患者癥狀。該技術容易掌握,正確操作時并發癥
較少,對于氣管內植入的金屬支架或硅酮支架無明顯損傷。氬氣刀對支氣管內病變如上葉尖后段和下葉背段部位病變,較其他介入手段更具優勢。最終療效與探頭和組織之間的電壓、接觸治療面積、治療時間等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