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器現在廣泛應用于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緩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作為一種植入式的電子設備(CIED),盡管已經具備良好的抗干擾能力,但是仍然不少醫生心懷顧慮:是否可以在植入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中使用電刀呢?
高頻電刀自1920年應用于臨床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其安全、高效的特性也為無數的患者帶來了益處。電刀分為單級和雙極兩種,單極電刀的電流環路為電刀頭到體表貼片或者感應床,環路經過人體,功率大,多用于切割;雙極電刀的電流環路就在兩個筆狀頭之間,功率小,環路不經過人體,通常用于電凝。
起搏器也存在電流環路。一種以起搏電極的頭端(tip)作為陰極,以起搏器表面作為陽極,稱為單級(起搏/感知),起搏環路經過體表;另一種以起搏電極的頭端作為陰極,而在頭端后部的一個環(ring)作為陽極,環路不經過體表。
從上述兩個原理中可以看出,當兩個環路出現交互時,可能產生相互作用,相互干擾。電刀干擾下,起搏器可能會產生如下反應:
因此,當起搏器遇到高頻電刀,的確需要醫生注意。美國心律協會(HRS)曾經就心臟電子植入設備(包括ICD、起搏器以及長期監護記錄儀)的圍手術期注意事項專門發布過一項建議,其中談到了有關電刀的內容。結合其中的建議以及臨床實踐,我們建議:
1、心臟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如果外科手術考慮使用電刀,需要有此前12個月之內的起搏程控資料,其中包括起搏器種類、起搏模式與電極設置,植入起搏器的原發疾病,程控改變參數等;ICD植入患者,需要有此前6個月的起搏程控資料,如果其中發生過放電,需要有相關記錄,說明放電治療的原因以及治療情況;
2、術前Holter結果,明確是否為起搏依賴的患者;
3、如果是非起搏器依賴的患者,手術部位在臍以下,不需要進行特別的起搏程控;
4、術中注意監護心率、心律變化;
5、 如果手術部位在臍以上,建議對起搏器進行程控:
將起搏電極程控為雙極感知/起搏;
起搏模式程控為固定頻率(DOO/VOO)模式,術后再調整回原起搏模式;
ICD植入的患者,術前關閉心律失常的感知功能,以免觸發不適當的治療,術后調整回原起搏模式;
6、 電刀使用的注意事項:
電刀的體表電極盡量遠離起搏器,確保電流通路不經過或靠近起搏器;
盡量不要在起搏器375px范圍內使用高頻電刀,避免對起搏環路造成干擾;術中如果會涉及皮下起搏電極,要注意在分離中不要損傷絕緣層,以免電極頭側燒傷心肌;
盡可能縮短電刀時間;
盡量選用雙極電凝;每次時間<1s,間隔>10s。禁止電凝頭在未接觸病人組織前就啟動;
?因為誤感知或者環路干擾,使起搏信號受到抑制。在起搏依賴的患者,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發生非同步化起搏;
?復位到備份模式;
?通過起搏器環路,灼傷環路上的機體組織,最重者可能灼傷心肌,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如果是ICD,體表電刀刺激信號可能誘發以外放電,或者室顫無法感知不放電;